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一千零一夜的第三頁

至 董事長, (請轉交,謝謝!)

二十一世紀的媒體觀察,要打破上一世紀所定義下來的媒體藩籬就是在適當時機定義出新興媒體的品項,才可以加速媒合和達成改造的目的。

這就像是現代主義之後,反應出後現代主義的理由一樣重要。也是一樣明顯易懂!


我等提出的聚合媒體組織,很努力的在做“救”台灣的工作。 甚至於想要直接影響世界。 這個理論可以改造人事物的觀點。 是三十五歲那年的觀察結果。 曾經得到部份人士的關注。 也是如你所言的“觀念革命”。

美與生活的觸媒不是說教和強迫執行,那麼簡單。 如果置換了舊有的“觀念”才可以急速而輕易的讓您的理想成功!


好的媒體內容提供。似乎就可以成就您的志業。 其實不然!

“找出觸媒,和供需”才是最自然的,讓正確的事情,媒合的不二法門! 而 “聚合媒體”的簡易理論和執行公式就可以輕鬆的達成您的理想。也是我劉某人引領期盼的事情。

本人開辦第十年的iCenter不是為了賺錢。 但是將來一定賺大錢。iCenter真正是在尋找Polymer。 Polymer的本質就是有跨領域思考和執行能力的人。 Polymer的“事”就是有跨領域和可以直接媒合的事。 Polymer的“物”就是不被領域界定和主動接受媒合的東西。

Polymedia 不是純粹“人的媒合”,而是“人事時地物”的媒合。


您的文創事業的產生,正是印證了我多年前的理論。 Polymer的“時”也是可以跨領域的時間,等待其他Polymer來掌握! iCenter在支撐自己的成份就是知道自己是Polymer。 的確,公司的單位也可以是一個媒合物。您的文創公司已是一個你理想中的Polymer。 掌握您的供需條件才是真正身為文創龍頭的觸媒體。 我叫它就是聚合媒體。


請務必淡化您的“文化創意產業範疇的分野,和分類方法”。 因為這早已是死胡同的結構和傳統觀點。唯有先談媒合才有創新的空間和價值。很抱歉如此直接的說給您參考。 我知道您能了解我的用心,也不會誤會我來信的目的。謝謝!


您大人要做的事就是打破文化產業藩籬。 才能注入新血!您是理想兼務實主義者。應該不難參透我卑微的建議。

最後,仍願意終身陪同您革命! (這是我來信的“一千零一夜的第三頁”不懇求您現在懂,但望您能直接聽到我的聲音)


劉驊 鞠躬



----------


請淡化您的文化創意產業範疇的分野,和分類方法。 因為這早已是死胡同的結構和傳統觀點。唯有先談媒合才有創新的空間和價值。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