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備份 )文化創意產業法草案 :我提出的就是文化製程(加速製程)法! 波西迷雅調的文化論

我所關心的後多媒體時代動向,是討論已經消退的多媒體時代盛事的省思。 然後重新加料和將加料後的東西做新的包裝,再出發!


如果,我們利用這樣的文化變動名詞,向全世界兜售這樣的概念。 我們就會贏在全球的起跑點上。因為通常,老外比較簡單的以自發性的方法來成就事情。 如果我們團結成為一個多人構築的(把組織當成一個自然人的)大型個體。 就會喊的比一個人大聲很多(一個小藝術家再大聲也有限,更何況名不見經傳),很簡單的就贏過老外的自發性和“慢慢”才結集成為的新勢力的方法來得更快速和更有效!

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國,她只做了一件事情對,就是全球插國旗! 她充分了解到插國旗就會有大量的甜頭吃的事情發生!
學學文創要積極的去用一切的創意,到全球插旗子。 請先不問為什麼,和如何辦到?那些只是去插旗子的說詞而已。然後,再來跟台灣政府談判,再架著政府前進。政府就會懂得把自己放大成和英國一樣的國家型文化個體。變成世界文化強勢國家!!!

泰國的例子,在金融風暴喪失國立後,泰皇正是如此的創造了國家型的強勢文化實力。其賣出去的就是妥善包裝的佛像加新衣罷了!(泰國人人向佛)
泰國成功,而新加坡是文化沙漠。去年也病急亂醫的開辦藝術住村這等歐洲早就在玩的老調! 會有成績嗎?(有人說,至少有在做!這是我等知識份子說的話嗎?好像農夫思惟)
印度進攻美國好萊塢成功。成功條件很多。是水到渠成的秧秧大國的範例,不能直接學習。
而中國可以學習印度,他們有尺寸相近的條件。目前也在挖掘千年先祖資產,但是做不甚高明的包裝出口!而台灣總有人在大量的幫他們下指導棋。

日本早在維新時代就躍升世界文化資產等級。不在話下。但是我們能夠學習的地方卻有很多很多!

韓國只有一個字就是團結,和有如蝗蟲和蟑螂的強悍昆蟲性,但是不是高等智慧行為者。韓國文化並未輸出成功!也不見其機會。



台灣的文化資產含有(複合式的計算)四分之一的日本文化。七成的閩南文化。小於一成的原民文化。不到兩成的客家文化。總和約一成五的中國內地文化。和四分之三的中華文化。還有全球入侵的強勢文化,無法計算!!這是定型比例,無法修改的。
要創意包裝,再外銷的方法是?訛?現在說得出來就很有創意啦!(“創意”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聚合媒體的意義正是從方法面出發。以我們最強的模組化製程的能力下手。做非常混搭是的組合和包裝。 歐洲稱為波西迷雅風!有吉普賽人的強悍和融合特性的混搭基調!
如果台灣就是亞洲區的波西迷雅的代表呢?! 這是我的建設性,文化建國的精神和做法!

其實,台客文化稍微調整和做流行包裝就很波西迷雅風情! 請看完澳洲人拍攝的“紅磨坊”再添加一點“悲情城市”。 阿根廷的的眼淚深植全球!布拉格的寒冷,香港的碎亂,威尼斯的水道,台灣人的。。。。訛。。。。粗暴政治(對!這個世界有名)。。。。啊。。。民主悲情。。。不用太包裝,也賣不掉!

文化資產,完全不能無中生有(新加坡就很想這樣做!)。當德國汽車工業攻佔全球的時候,德國人的刻板文化也同時外銷全球!

台灣人的“台”,的“亂”,的“拼”,完全反慢活主意! 有東京螞蟻的感覺!但是又很不到位!
我知道很多台灣的成功藝術前輩,採用的是政府搜刮的千年中華文化的文化財。 這招在大陸覺醒之後,就輪不到我們來販售。所以要謀新出路!除非包裝的更好,賣價更高!但是實非長遠之計!
原民文化輸給他國經營多年的原民文化。這。。。都好,也都不好賣!
。。。。還有很多值得分析。。。。

台灣人因為沒有成功而刻板的文化教育(例如美學),所以問題很大,也可塑性高!如果我們學日本人的崇洋,就全國一致,專心的定點崇洋。 經歷十年全球定點崇洋,就會有紮實的混搭文化!台灣小到無法分裂和分頭進行。政府也只能鼓勵一件事,資源就燒光啦!
但是,我們可以分藍,綠,紅的對立式的分裂崇洋計畫。 十年就會更快速有成! (這好像棒球迷,支持球隊)
如此想,就會發展出鮮明的綠文化,和藍文化!就可以配套行銷世界!


。。。說不完的想法,和舉不完的例子。。。。請參考! 謝謝!


簡單說,我提出的就是文化製程(加速製程)法!聚合媒體在文化資產的面相和做法就可以加速製程。

Dennis

陳博士,您好!(尋人備份)

陳博士,
您好!
我是劉驊。是一位設計學系的講師,也是和南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本公司附屬的營業項目是iCenter/AATC. 蘋果電腦授權教育中心。另外,經營一家Kokomi精緻國際.專業制服設計公司。任職總經理。 也是聚合媒體協會的副理事長。兼 xxxx 的顧問。 今年四十二歲。

此信的來意,是在尋找一位留美的陳xx博士。 其設籍美國,xx人。是位奈米材料專家。

我手上積極推動的行銷業務,包含奈米炭管延伸應用產品和奈米聚合物之清潔產品,還有節能燃油添加液等等。

因為苦於原料取得不易,和轉手業務推廣困難。因此急需認識這位陳xx博士。


由於網路查詢,只能獲得您的資料,也知悉您是這一方的權威。更不知道您是否就是我的朋友中口述的那位博士?


請容許我期待您在百忙之中,撥空回信。 或是您能引薦相關產品專家,以成全我在推廣奈米級應用產品的決心。
或是容許我來電洽詢。請教您的空檔時間?


敬祝 教安

劉驊鞠躬

PC vs MAC (信件備份)

哈!
本來不想太嚴肅的討論這個話題!

我非常不執著在使用哪一台電腦上。因為PC也用了近三十年。而MAC今年是第二十年了。
其實像是puredata類的軟體很多種。我也非常不執著在使用哪一套軟體完成工作。這一類的從MIT LAB 發展出來的多媒體實驗,我也研究了十幾年。 要有世界性矚目的新意,絕非在會操作和應用軟體特性等技術層面的事情上面。 我了解那一組認真從MIT畢業回國的年輕人還在迷戀些什麼事情。 而國內的交大新媒體研究也僅僅跟在國外的屁股後面。了無新意。幫不了自己,也幫不了國家。 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入門是好事。但是缺乏真正的精神導師。

上個月在北京開的VJ工作營,重點是放在有敘事力的影音整合所需要的背景知識的傳授。 討論的是原創與觀眾互動和共鳴的協調性和張力等問題。很簡單懂,但是也很深奧。 完全不拘泥在電腦和程式上面的創意,才是真正要討論和執行的重點。
http://2008.dealchina.org/indexshow.php?nodeid=880104&id=530

我很願意和你長談,並且分享這些年研究的心得。 也請您在學會Puredata之後,不要太過驚訝影音整合之類的自動控制軟體。
在使用界面上,其實只要有一點點覺得不容易的軟體,都犯了使用者界面設計不良的問題。

上回,某日本人用的另一套叫 Isadora 也是這類型的東西。 還有很多已經商業化的VJ軟體,也可以用大量的MIDI碼來達成生動的自動控制行為。

還有英國的COLD CAR 正在研發 FREE MIDI PLUG-INs 可以適用在各種相容的音樂軟體來驅動VJ軟體,還有提供課軟體的共用影音特效。


。。。。。。。
我是軟體工程的背景。你早知道。

請讓我解釋:

任何的程式化工作一定有三個大區塊要討論。

1。解析要做的事。(這完全與電腦和程式無關)這是最重要的環節。 我有興趣,也實力堅強!
2。應用資訊工具來體現要做的事。 (這就很可以是用各種器材包含電腦的軟硬體來完成)這在第一點不清楚的時候,就顯得非常不知道要做什麼事,和到底要怎麼做?
3。從操作中印證要做的事的完成度。(程式完成後,跑看看)如果沒有第一項目。 這個行為就變成非討論完成度的實驗表現了。


因此,討論第一點,才是藝術創作的本身。而第二點,隨便應用哪一種(當然先挑出好用的)軟硬體都是可以的。


舉證,我在大學教剪接就用的是PC,因為學校很少MAC.


。。。。
首先,
如果時間允許,要討論的是花卉節要完出什麼創意,是世界上沒有,又是觀眾一看就懂得完全新媒體藝術,但也包含商業普及性的項目。


如果有誰已經很會Puredata。對我來說,我只會叫他做到我要的項目。而內容才是我所關心和想要合作的部份。


有很多的包容和無奈。 就連張藝謀花了七年和一大筆錢,都只在奧運交代了一點點的事情。 您已經佛心,我也隨緣飄逐而已。



ㄧ切都有時間,空間,金錢,人力問體考驗著我們的藝術創作的路。 我不吹牛,但是也完全不放過任何能夠做夢的機會。




Cheers

Dennis

聚合媒體 實踐

聚合媒體 實踐 By Hua Dennis Liu
聚合媒體的特性之一在於淨化
自身的本質。所以,要求媒體本
身自省,並且接受外部觀點,找出最
獨特的特點給予定位。例如:媒體是
個茶杯,就明白的定義為容器。如果
是個計程車司機,就是駕駛,或是更
嚴格的定義為某機具的駕駛。
就教育的觀點來說,了解並且匡
正學員的學習心態是最重要的教育方
針之一。告知學員本身已經具備的本
質學能,是最重要的基礎。全新的課
程內容,是適合搭配各種產業基礎的
學員,吸收新知來強化原有技術和產
生新的應用。勇敢的面對自己的能
力,才能建構新的能力。這是本中心
的定調。
聚合媒體的特性之二在於提出
有貢獻的能力。了解能力後,將
提出有產能的條件。設定每一項的貢
獻是在學習新知識和技術之前,另外
一個重點。 如果能理解自我對社會
的貢獻,就能正確的找出搭配學習的
方向,經過規劃與引導,就能在同樣
的學習環境中,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重
點,和不同的獨特成果。這就是近十
年來,每一位離開本中心的學員,都
一定信心滿滿的重回職場,再戰十年
的道理。產生新的能力,加入而不是
取代原有能力。這是我們不斷強調給
學員的心裡建設。因為社會對於人的
定位不明,一般的心裡產生傳統產業
的能力不被重視,而努力的想要拋棄
原有的工作,才能脫胎換骨。其實,
傳產能力才是一切新興行業的基礎。
學習數位化技術,是加強而不是取代
原有能力。本中心反對不會用電腦就
不能找工作的說詞。更強調,簡單的
會用電腦就好。自身能力才能讓電腦
技術應用無限!
聚合媒體的特性之三在於告知
缺少部份和的所需要項目。 “不
敢說出我不會的人就永遠學不會新把
戲!” 萬物皆有優點,相對的必有缺
點。缺點的新定義和優點一樣的重
要。“粉飾不會太平”這是人人皆知的
道理。努力的告訴環境自身的不足,
提出完整而且有調理的需求,這也是
能力之一。負的能力會吸引正的能力
者的靠攏。這也是聚合媒體最重要的
理論部份。寄生能力,在原來的社會
是被鄙視的。然而“寄生也是能力”,
這是再清楚也不過的事情。正視它,
就會發現,創造需求者和供應者一樣
重要。過度栽培供應者,而不產出需
求者,產業結構一樣瓦解!慾念是超
越需求的字眼。渴望卻是一直被鼓勵
為創造的原動力。其實,本質上是一
樣的東西,只是計量上的不同而已。
教育學員,不必要學的東西就不
要學,這是方針之一。工具軟硬體多
如牛毛,推陳出新。不須害怕自己不
會,但需要學會找出讓別人可以幫助
自己的方法。其實,這是在所有能力
中,最難學會的技巧呢!
微觀與宏觀的物件結構
聚合媒體的對應觀點
聚合媒體 態度
微觀與宏觀的物件結構是聚合
媒體看待人事時地物的統一觀
點。人不是萬物之靈的觀點,在二
十一世紀已經不是新聞。聚合媒體的
觀察重點是將人視為物件,也將事件
看待成物件,更把時間,空間看待成
和物體一樣的東西。當小件的聚合媒
體結構成一個新的聚合物時,也將獨
立的視為新的聚合媒體來看待。反
之,可以將具備有多項功能的聚合媒
體拆解成小塊的聚合物來討論。 也
正因為人不在能力上超越機器(或是
某個非人的物件),所以人被機器
結構和駕馭也不是稀奇的事。 回歸
人本,正式科技昌明的大國正在討
論的高科技議題。例如:人工智慧
真的存在智慧嗎?聚合媒體觀察者
卻題出:人真的有別於其他物體的
智慧嗎?我們強調絕對不可以笑某人
笨的像石頭,因為我們真的不敢確定
石頭一點都不聰明。
將機器結構機器的時代早就存
在。將機器結構所謂的生命體已經不
再稀奇。現階段,簡單的先做到使用
電腦能夠人機一體的高段功力,正是
本中心獨步群雄的武林密技。將學員
視為彼此的工具之一。同時將電腦視
為同樣的工具選項。不會操縱電腦的
人可以因為操縱會電腦的人而也在操
縱電腦。但是彼此心態上卻沒有從屬
之分別。只是為了相同的目的而因此
完成工作罷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彼
此學會發覺自己的能力及方法來對應
電腦應用所帶來的用處。最重要的是
體認無關於數位時代的存在與工作態
度。只要能夠全面的參與群聚結構的
產業形式就是這一世代的工作重點。




聚合媒體的特性在於淨化
自身的本質,提出有貢獻
的功能,並且告知缺少的
需要項目。最後放入任何
媒體的環境下,就很可能
渾然天成的結構出新的媒
體,再來檢視其應用。將
自然形成的良性新媒體加
以再定一其聚合媒體特
性,循環的作用下,產出
絕對有用的產品。
Polymedia Theory





人不是萬物之靈
微觀與宏觀的物件結構是聚合媒體看待人事時
地物的統一觀點。

聚合媒體 理論

聚合媒體 理論 by Hua Dennis Liu
聚合媒體 POLYMEDIA 其字義為媒體聚合
物。其聚合物單元就是聚合分子 Polymers。
聚合媒體是觀察和研究十餘年多媒體,和
後期所謂數位媒體發展後的成果。之所以產
生,是因為發現多媒體領域的發展,終將背離
人類生活需求的發展方向而漸告終止。取而代
之的行為模式,必定形成
新的定義而找到新的出路
而能持續快速發展。研究
多媒體的反動思潮而形
成“後多媒體”科學,因為其
發展形式酷似分子聚合物
特性,將其適切的命名為
聚合媒體,英文正名為
Polymedia。
當代的聚合媒體的合成
公式暫時定義為兩種模式。試圖與世界同步定
義所謂“萬有法則”(A Theory of Eve-
rything)。其設計為:
1。 A to B
2。 A + C to B
A 和 C 為自然界已經產出的東西。
B 為聚合特性後即將變成的東西。
A B C三者為自然界的人事時地物,並且具
備供應接點與需求項目與本體功能三個要件。
當70年代工業革命發展成熟後,開始吹起整
合風潮,到二十ㄧ世紀前,多媒體理論,因應
電腦科學興起而大張旗鼓的傾入各種產業,進
而發展出多媒體時代。 許多原本存在於A產業
的產品,轉展應用在B產業。許多不同的產業
(A 和C)開始整合形成新型態的B產業。 至
今絕大多數的人以為,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努
力將多重媒體組合而成。或是更傾向數位化及
電腦化對新產品發展的幫助而發展出數位時
代。 許多原本致力於傳統產業的人,因為摸不
著本身產業與數位化的關係,產生疏離感。或
是充分數位化後,不能適應新型態的行為模
式,導致恐慌症發生。
其實,數位文明與類比世界是並存在千年
於人類歷史之中。近年來,因為電腦昌明,將
數位化條件快速的納入生活必要條件,產生大
量不適應症。人
類的食衣住行都
瘋狂充斥數位符
號。其原因是害
怕因為脫節而遭
社會淘汰。 部份
人士懷念起非數
位時代的輕鬆,
而執意對抗時空
不在的條件,吹
起變調的復古風。然而人類所生存的自然界是
只能前進而不能倒退的。那麼,數位多媒體所
造成的問體,是必須由新的科學來解決,才是
必然的道理。
多媒體世紀所見到的整合與變化,並非由
數位化過程而產生,也不是將大量不同的媒體
放在一起而能有所變化! 執意的將不相干的媒
體組合,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而不能解決問
題。數位化又加速了過程和產出大量的資訊垃
圾,只讓問題更加嚴重!
導正媒體與媒體之間的關係不僅只是無意
義的堆疊。聚合媒體的特性在於淨化自身的本
質,提出有貢獻的功能,並且告知缺少的需要
項目。最後放入任何媒體的環境下,就很可能
渾然天成的結構出新的媒體,再來檢視其應
用。將自然形成的良性新媒體加以再定一其聚
合媒體特性,循環的作用下,產出絕對有用的
產品。此理論可適用在全方位的人類行為,包
含人文藝術,技術與商業,社會結構,等等。

一千零一夜的第三頁

至 董事長, (請轉交,謝謝!)

二十一世紀的媒體觀察,要打破上一世紀所定義下來的媒體藩籬就是在適當時機定義出新興媒體的品項,才可以加速媒合和達成改造的目的。

這就像是現代主義之後,反應出後現代主義的理由一樣重要。也是一樣明顯易懂!


我等提出的聚合媒體組織,很努力的在做“救”台灣的工作。 甚至於想要直接影響世界。 這個理論可以改造人事物的觀點。 是三十五歲那年的觀察結果。 曾經得到部份人士的關注。 也是如你所言的“觀念革命”。

美與生活的觸媒不是說教和強迫執行,那麼簡單。 如果置換了舊有的“觀念”才可以急速而輕易的讓您的理想成功!


好的媒體內容提供。似乎就可以成就您的志業。 其實不然!

“找出觸媒,和供需”才是最自然的,讓正確的事情,媒合的不二法門! 而 “聚合媒體”的簡易理論和執行公式就可以輕鬆的達成您的理想。也是我劉某人引領期盼的事情。

本人開辦第十年的iCenter不是為了賺錢。 但是將來一定賺大錢。iCenter真正是在尋找Polymer。 Polymer的本質就是有跨領域思考和執行能力的人。 Polymer的“事”就是有跨領域和可以直接媒合的事。 Polymer的“物”就是不被領域界定和主動接受媒合的東西。

Polymedia 不是純粹“人的媒合”,而是“人事時地物”的媒合。


您的文創事業的產生,正是印證了我多年前的理論。 Polymer的“時”也是可以跨領域的時間,等待其他Polymer來掌握! iCenter在支撐自己的成份就是知道自己是Polymer。 的確,公司的單位也可以是一個媒合物。您的文創公司已是一個你理想中的Polymer。 掌握您的供需條件才是真正身為文創龍頭的觸媒體。 我叫它就是聚合媒體。


請務必淡化您的“文化創意產業範疇的分野,和分類方法”。 因為這早已是死胡同的結構和傳統觀點。唯有先談媒合才有創新的空間和價值。很抱歉如此直接的說給您參考。 我知道您能了解我的用心,也不會誤會我來信的目的。謝謝!


您大人要做的事就是打破文化產業藩籬。 才能注入新血!您是理想兼務實主義者。應該不難參透我卑微的建議。

最後,仍願意終身陪同您革命! (這是我來信的“一千零一夜的第三頁”不懇求您現在懂,但望您能直接聽到我的聲音)


劉驊 鞠躬



----------


請淡化您的文化創意產業範疇的分野,和分類方法。 因為這早已是死胡同的結構和傳統觀點。唯有先談媒合才有創新的空間和價值。


----------

(2007/8/xx 備份公開信) CC會議前知識分享: 以數位學理出發來看數位音樂內容物的販售

數位取樣技術困在無止盡的分解自然內容物,而永遠無法相等於自然,更遑論還
原。
凡是以數位取樣後的內容,已經是新形態的內容。雖然酷似自然生成的內容物,
卻在品質上相去甚遠!

舉例:

自然歌者的嗓音是連續不斷的。

數位取樣永遠利用二分法將自然界的聲音切片。 例如:44.1KHz 就是切片四萬
四千一百片。相較自然得到的無限多片段組合,差異甚遠。

因此,數位內容物被證明出來,不等於,也遠遠落後於原來的聲音品質。 無論
品質再進步到 192KHz, 32bit 取樣等等。。。都不如原來的好!



_______

數位乃無形資料集合。與載體的關係趨近於零! 因此一旦形成就可以無限複
製,千年不爛!

極為簡易的商業常識,乃:物稀為貴!

當香蕉盛產到超過以量制價的獲利空間時候,必須徹底犧牲大量香蕉換取合理利
潤的商業契機。

然而資訊工業進步的今天,無法管制複製載體數量,就無法管制數位內容物複製
數量,也就是複製體無限量,單一利潤趨近於零。

。。。。
規範人本,喚醒良知,智慧產權保護,乃違反人性(獸性)和自然經濟法則。因
此,正確的數位內容市場價值應當完全等於零。保護同等於防堵,也阻礙人類發
展!
例如:數位加密就是人類自找的麻煩! 沒有數位就沒有加密的必要!也活的輕
鬆自在!



回到基本面,真正可以有價的商品,只有具備特殊性的數位內容載體本身,載體
本身是自然界觸摸得到的產品。或是乾脆放棄數位內容化行為。回到自然人表演
形式。就可以完全保障優質內容物的高價值,與高獲利性。


不懂得尊敬自然人的價值,而扭曲數位內容同等於自然人的表演,硬將數位內容
計價。這樣的下場必然回到無謂的爭奪和彰顯私慾等惡行惡狀的世界。這是定義
數位時代的悲哀,也是宿命!

農耕時代,沒有過度膨脹價值的資訊資產。 也就無所謂這一類型的紛爭產
生。 如何反璞歸真。就是釐清 CC 真正有明天的道路。更無須巧思和設計。也
無須參考任何不可能停止的數位內容的商業應用。最後定義越來越模糊的 CC 也
不會以理服眾。而是開創另一個法源的設立,成就另一幫既得利益者的市場罷了!

________
聚合媒體,乃提倡印第安人形式的自然平衡。供應和取用平衡。不做病毒式的掠
奪。這是宣傳西方社會,弱肉強食的膚淺文化導致的結果。

台灣人當有傲視全球的CC定義,來讓文化膚淺,和無法深謀遠慮的西方人效法。
其實不難找到答案和有自己的結果。讓國內研發CC的科學人士揚眉吐氣。

________
教學生永遠都要提建設性意見才說話的人,就要提出建設性議題:

資源分享的真正意義的背後,一定要堅守資料私有的完全空間。 這就是根本的
王道! 簡單至極! CC的定義就要朝這樣的結構規劃。沒有爭議!
請懂資工的朋友參考 MAC 系統9之前的 File Architecture。 做哲理分析,就
會懂啦! 創造者自行定義什麼是資源,什麼是資料!

如果:
每個人住的房子都有客廳和臥室。 所有來玩的朋友,或是來執法的警察,都知
道基本人權保障私密空間就是臥室。 強行進入臥室的人會自慚而死,而客廳大
門敞開,也將安全無慮。 而客廳就是吸引朋友來玩的地方。沒有不可以碰的東
西。那麼一定賓主盡歡!下次一定再來!

參考這樣的精神,將資訊結構做徹底系統化的改造。應用將自然形成安全屏障,
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延伸的應用,我可以提供給各位繼續研究之。

(不蠻您說,這樣也解決了資安問題。 CCCCC....嘻嘻。。。)



劉驊 (聚合媒體研究。CC會議前知識分享,僅供參考)

(完全知道林強看得到的另一個世界,進而發表感想)

在 2007/8/17 下午 2:21 時,fluid.mix 寫到:
凡事以經濟利益成長考量 走到極至就是每個人都自私自利 要求自己權益
然後互相
競爭 然後鬥爭 再來就是戰爭 沒完沒了 看未來發展 已有如此趨勢.

若認同Cc本質是社會運動 考慮的該是對社會有益 而非個人.



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



林志峰



命由心造 相隨心轉

教育的新血 (2007/8/xx備份)

Dear ma'am.

要談科技融入教育,之前列舉的公司都是偏科技藝術,而不是教育。
正因為這幫人沈溺在科技所帶來的迷戀之中,才能苦撐著做出還不錯,稱得上設
計水準的作品。

但是這幫人普遍有大頭症,和太年輕,太狹隘。 全球都有這樣的現象。 可以利
用之。 要有駕馭他們能力的人,就可以做出源源不絕的科技教育產品。 我不深
陷其中是有意義的。



我能幫助的就是綜觀全局的做出東西來。位置是 Director。


討論:

資源共享的方式有哪些?

共享資源的保存方式有哪些?


私密空間的定義。 對幼兒尊重的定義。


----
適合幼兒生長的家的設計。 老師扮演的第二個父母親。

老師誘導父母參考我們設計出來的家的範本,調整自己的家。

----
適合幼兒生長的社區應該長怎樣? 老師扮演的第二個里長伯。

老師教幼兒利用社區資源相處。 老師影響父母善用社區資源。

----
適合幼兒的新科技是要符合哪些原則? 老師就是那位怪博士!
老師教育幼兒善用新科技。 讓父母正確的引用科技給孩童而不害怕科技。不阻
礙發展!

----
適合幼兒的大自然應該如何規劃? 老師就是小小眼睛的放大鏡。
老師帶著井底蛙兒跳出井來! 老師教父母一起進入大自然。愛上地球。我們真
正的家。


----
適合幼兒的溝通開如何建立? 說英文?說中文? 重點是用一切的資源,建築出
自己的溝通界面。
讓老師引導會說話的孩童多學語言溝通。繪畫畫的孩童用畫來溝通。會唱歌
的。。。會比手畫腳的。。。。會演戲的。。。。
一樣米百樣人。家長體驗幼兒就已經在努力溝通的祕密。

----
適合幼兒的顏色是什麼? 音樂? 語調? 肢體動作? 運動? 姿勢? 儀態?
倫理?

----
教的意義何在?如果充分給予資源。如何不揠苗助長的教呢?

----
。。。。等等。



大栽問,可以整理出樓層,設計,教具,科技應用。。。。這些都是我會逼出來
的東西。
這就是要啟動團隊幫您的工作。這樣才具體,這樣才快速!才可以贏過別人!

最後在利用整理出來的知識,對您本人進行包裝。這樣才有材料。這樣才會造出
神來。


我的自我訓練就是 "聚合媒體"科學整理技法!適用於每種應用。


神的定義就是能人的數倍到數百倍的能力者! 可以利用一群智囊團來造出來。
總統也是這樣造出來的。 宗教家也是。。。。
我是宰相命格,雖能做王。但是更能做宰相。我會產出你專用的智囊團來,我可
以幫你整理你身邊的知識資源。每個教育家都是單打獨鬥,都是在我面前展現獨
到的見解。這不會構成生意。 如果你可以站在一百個教育家的頭上。你才可以
搶占先機。這是整理的工夫!而不是獨創的見解。我感動於你獨創的資源整理見
解,解釋了我的一些盲點。但是我以為,要著急的事情是把超群的知識建立出
來。就可以造神了!然而,造神是團體戰。您身邊不會有太多專家願意創造你是
神,而他們卻不是神。 或是他們已經自封為神,卻賺不到錢。而你以無為而治
的態勢,凌駕其上。這要包裝設計。這是我的能力,這是我要求受薪的價值!


我感受到總監您強大的個人氣質,和魅力。可以在高處廣結善緣。這才是您成就
事業的法寶。 你身教言教的教育家風範。需要再被設計,包裝成萬用商品。所
謂萬用商品,就是您的萬用學校結構。 我能解構您的教育,也能結構您的事
業。 我可以幫您整理很多人的見解,來融入您的教育事業。

您曾經投資生化事業。那是長期投入,卻深不見底的事業。您的勇氣驚人!請用
十分之一的勇氣,開出一條路來。

具我了解,會不會是賀董的權力有限,您的大計難以施展開來。 明天我與XXX董事
長聊天。會不會有新的火花可以幫助您的大業?請賜我力量。


cheers
Dennis

參訪後給客戶的報告書 (2007/9/x 備份)

Dear Malisa, ma'am
這次xx參訪,整理如下。

_______
閱讀一下文章之前,可以指閱讀到這裡: 就是我們討論教育應用,而技術和應
用創意請全部交給我就好。等著看我的報告書,也不需要參觀其它。反過來,如
果有我想參觀的公司。再邀您參觀。因為我也需要應用您的名片,搭配我的
iCenter美商蘋果授權的教育中心頭銜。 才可以大張旗鼓的全球找一遍。也回
APPLE總部挖寶。他們的幼教專家最會用全球最新最合理的普及科技工具。我們
指需要找他們就好!超越台灣。萬事具備到美國走一趟也可。我被邀請去過一次!

了解你的教育知識細項,或是陪同產出細項後。就可以讓你放心了。 如果可以
的話,我也想把我的佛陀幼兒教育架構加入您的系統。可能會是很好的新產品系
列!(我目前有企劃人員做著,經費不足,且戰且走當中,隨緣進行)

以下:
_______



1。xx的2D代工技術可以參考。 國人在漫畫代工產業行之有年。目前重心全
移到蘇杭一帶。

2。xx的3D美術視覺能力不可取。

3。xx的承包各地區的施工和裝配電等工程可以考慮配合。
但是其對於多媒體互動的基礎概念薄弱。無理論基礎的玩玩可以購買到的應用
技術。應該能應用的機會非常少之又少。
我個人幫一些藝術人士的互動技術規劃就已經遠勝過會宇的工程師能想像的境
界。
所以如過施工價錢低廉,服務態度和品質正常。就只有這樣的配合點了!

結論, 不需要提出一套腳本讓xx提案。很浪費時間!

今天,比較正面的需要,的確是要先對總監您規劃出來的教學課程,細部的分析
之後。 我就能超越xx的全部人提出有效的科技應用了!


舉例, 我可以藉著你要做教具知名,和我已經熟識的,服務於時尚廣告界的中國
A.I.和DMC接頭。 然後放風聲去澳洲,讓我的朋友找出合理價位的動畫高手來做
國際水準的3D 動畫。

再來,需要視覺立體化技術的時候,再決定要不要用代眼鏡形式。 不代眼鏡的
尺寸和價位。也可以透過我的關係去和奇美打交道,獲得荷蘭菲力普的技術應用
奇每面板。用合作的節省成本拿到東西。

國內的裸式立體技術相同於今天看到的(也沒真這看到,因為設定錯誤)。 只
是運算公式有別於今天的美國技術罷了! 國內的技術在新店。要我們說出想玩
得故事腳本後,我帶著大家去看看。上回,他們開發出來的量產薄膜(裸式立體
技術需要在螢幕上貼層薄膜)只有20寸。不可以混用於美國產品。透光度也會是
問題。 技術移轉費用好談。目前談到的是三十萬。
(我也曾介紹該廠上與奇美研發團隊認識,尚無進一步合作消息)

。。。
互動元件,的確要像莊董所言,要以開發最低成本,和攤提成本出發。 會宇不
具備能力。
直接找支援Wii遊戲的軟體開發商最便宜,有效,快速。因為基本互動元件模組
齊備。以大量商品化。
我的研究所學生(間接指導)的很多作品,直接用Wii的搖桿設計。只要一組一
個學生1700元台幣的硬體。加一台到多台的WII主機。 而遊戲可以賣到家庭。直
接解決你的問題。(不願意在會議中,告知xx商機,也不在我學生面前說出,
以免流出創意。)


被投影之王道,是採用美國Barcode公司的一公尺深的產品。今天也不便多說。
其實我相信會宇也知道,只是才用後,xx無利潤可言。 國道交通局的大型看
板就是我說的東西。可以客制組裝。

國內有享譽國際的被投影電視生產。畫質極佳。舉例:VIVITEK,總監叫xxx
。目前尺寸做到約六十寸。 可視距離最近6公尺,閃爍和更新頻率,色澤和
對比反差嘉。 一台售價十來萬。我公司可以經銷。 本來建議賀總可應用這個
薄型電視處理尷尬的一樓廁所問題。只要買兩台十三萬的電視加隔板,加Wii。
既美觀又生財。小孩又愛玩。又可放動態影片廣告,直接面對大廳和街上行人。


利用玻璃上薄膜的單點觸控片是可能執行的理想。xx今天的消息提供的是五十
寸。而原因是因為APPLE買斷了多點控制的專利。 目前最好的唯一量產的多點
控制界面應用只有這兩天上市的iPhone。蘋果電腦手機。而多點控制才有新意。

簡單說,xx的技術出了國門就會被人笑了!

。。。
我是美國蘋果總公司的研發會成員。最低階,但資歷有十五年以上。也是全球開
發最高級的Adobe-Macromedia Director互動開發工具的中文化種子的最資深人
員。(台灣大約五人,其他四人都很資淺)
也是被人認識的NEW MEDIA ART 的新媒體藝術家成員。做過中澳交流。。。。。

我想,先構成教育腳本,再行技術創新就好。

我也是全球最熱門的CC成員。台灣的創始成員之一(約第二代)。可以利用全球
開放式資源,整合到你的理想。因為你就是要提供資源平台,讓人自由學習。科
技產品,也可以是自由平台下的一種內容而已。(我可以用我的聚合媒體理論論
述給你看,就可能會懂)
簡單來說,我太不同意為了科技而設出科技樓層。但是可以設計出隨時掌握最新
科技的應用樓層。但是內容物會一直變換,去適應最新出品的科技。這才叫做永
遠保持科技感覺的樓層。 原因是,新科技出來,就科技就喪失科技感覺了。 死
的科技裝置,馬上就淘汰無法給人科技感。 一下下就玩玩了!



請參考 我也可以當面解釋,和圖說給您聽!

Dennis

互動式控制影片的理論與實踐

互動式控制影片的理論與實踐

目的
在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瓶頸下的互動式電影理論與實踐,在盲目追求機器人控制學問的數位藝
術狂熱推展之下,多媒體研究早已經遺忘了人本要件的寶貴資源,一昧的瘋狂迷失在電子式
感應控制儀器的淫威之下,沈淪! 新媒體藝術家,與電算機工程的無意義結合。 說不清媒體
與訊息傳遞的自然現象,產生大量空洞的純形式上的表現主義作品。
反動與省思,創造了下一波的聚合媒體理論。目的在有效的將多媒體工具,做最有效的精簡
應用,更大量回歸到電影理論基礎和人本反應的自然聚合形式。創造出多媒體世界尋覓多時
的互動式控制影片的實踐方法。 劃下新媒體藝術表現的新型態具體表現。

背景
劉驊,大中華區多媒體應用的先驅者。 早年曾受邀到北京訪問,講學數次有關於多媒體與計
算機在印前編輯實務的應用,和率先引進數位非線性影視編輯理論的應用科學專家。 於多年
前發現多媒體理論及應用瓶頸,再次率先提出反多媒體理論基礎之聚合媒體理論。近年來醉
心研究其發現的聚合媒體現象,定義出簡易的方程式基礎,尋找一切能夠證明理論正確的實
質應用。並於九年前創立iCenter教育中心,六年前努力拜訪各方學者專家,在台灣成立聚合
媒體協會,終身致力於其理論的研發和應用。

講學與表演
新媒體藝術的形成,早在十多年前的研究中,界定內容本質不變論,數位化技術原理,和數
位內容創新應用的三分區塊,就已經完整的體現今天一切可能性的藝術表現形式的發展方向
與可能性變化。
近二十年來的習作,展現在各式的應用產出物,從十九年前的Hyper Card遊戲,到十二年前
全台灣第一片互動形式瓷磚展示產品光碟,中油,台電幼教光碟,QuickTime VR環場實境光
碟,網頁應用到第一代Push技術的互動式Director shockwave 中學教育網站,語言教學影
片網站,工商簡介應用之互動式光碟,三維效果的影片製作,延伸到特效合成製作到線性與
非線性剪輯實務,從大量的平面設計作品到編,導,攝影,剪輯,後製的完整經歷。 從程式
工程背景,到商學管理,到廣告企劃,到公關活動,到VJ 互動式影像表演。 從幼年繪畫比
賽,到傳統美術與繪畫訓練。 從幼年開始學習古典音樂演奏,到品味民俗戲曲,到電子合成
音樂。 從不以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其創造能力,堅守設計師份際的務實主義者。更在千禧年
後,界定明確的設計與藝術分野,致力在大專院校和民間技職教育市場上,做純粹的設計師
思想與技術傳承計畫。以反藝術訓練,刻意凸顯設計與藝術雙邊價值的啟蒙導師。 多年的講
學內容中,奠定了許多淺顯易懂的理論與學習方法。 早年曾著作技術應用等論述。 在大華人
區受惠者極為眾多。
勇於表現的行動派,在台灣,是最早期的幾位將先進國家的VJ表演技術引進的職業表演工作
者。 近十年來,作品創新發表於伯爵表發表會,LG手機發表會,和非常多場的NIKE大型表
演活動,等等。 更在兩年前,在國家音樂廳,企劃了一場數位VJ的古典音樂會,夏沁,結合
大型古典樂團,聲樂家,畫家,做完全創新的剝離嚴謹窠臼古典形式,做即興影像演出,實
為創舉。 同年,又企劃了創新的晚宴DVJ融合書畫家的中國屏風形式的投影演出,在台北君
悅飯店的國際宴會上,以十四部投影機的同步控制,完成演出。 更帶領學生,做戶外草坪式
的電音加紗幕投影表演。
極為少有的純藝術表演行為,在近兩三年來,以參與其它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參與合作與程
式規劃,鋒芒漸露。

工作營目標
這次活動,為了率先體現研究多年的互動電影行為在VJ表演行為的隱含意義。 慎重的接受邀
約,先行展開跨足兩岸的工作營課程。邀請海峽兩岸的學員,同時為受邀表演的節目內容,
製作素材,並且訓練雙邊的表演人才,準備在舞台上競技。更以經驗豐富的教學實力,讓參
與工作營的學員們,可以一同站上北京798的國際舞台,齊心完成一場前無僅有的DVJ藝術
演出。

工作營內容
講師: 劉驊
學員: 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學系大學部二年級生,四年級生。


北京服裝學院主辦邀約之各大專院校同學。(各須具備影視製作技巧能力,平面設計能力,和自以為沒有能力的人)

課程:

為期兩週 每天下午四小時 (含理論與實作訓練課程) 每週上課三天 (ㄧ,三,五) (六,日 加上 休息時間 必須保持思考習作練習)

1。語意學之媒體理論 (永遠聽不懂的對話)
2。類比 V.S. 數位 (一條魚的故事)
3。數位品質的四要素 (通透未來的不二法門)
4。極簡的影視結構學(七步絕技)
5。四鏡位理論 (4+ 4 + 1)
6。創意漏斗 (四部曲)
7。故事結構與解構 (歹戲拖棚)
8。數位內容 與 說書 (塊狀結構)
9。人工的智慧與感應
10。媒體與訊息 (介面)
11。多媒體的末日 (聚合媒體)
12。互動媒體的體現 (互動電影)
13。色 與 光
14。藝術 與 設計

習作: 專題:京韻大鼓
1。台灣學員的創作內容規劃與製作
2。北京學員的創作內容規劃與製作
3。網路視訊交流 (定義 朋友 與 工作夥伴)
4。VJ 表演訓練 (影 + 音)
5。工程與技術 指導


討論會
表演: 故事與音樂團體的討論與安排,行政分工 與 演出排練
行程安排: 可以密集做-週的課程與習作。 在課程結束後幾週蒐集素材。 表演前一週整理
排練,演出。

劉驊的私房課

劉驊的私房課:

《人機介面前的第一課》

類比時代的溝通其實是場美麗的誤會,人類透過肢體傳達出來的訊息呈現差異化
解讀,劉驊用魚的解剖過程,還原類比物件經拆解變成數據存取的數位化過程,
你將發現數位其實只是將拷貝類比這件事發揚光大,既然類比的品質高於數位,
數位的目的為何?如何在數位時代自處,數位產品需求在哪?該購買哪些?數位
產品的市場方向?探討故宮數位典藏的價值何在?AI時代帶來一種新鮮的藝術
表現,大家稱之為新媒體藝術。而單純的數位資料存取與編輯讓大家都能變成新
媒體藝術家,在這裡,我們將告訴您如何創造數位藝術商機,更深層的數位應用
市場何在,以日本建築師的典藏冰封技術為故事,解讀AI時代的新溝通模式,再
度重新回歸人本溝通的設計。

一、數位跨越設計的需求
1.類比時代的溝通其實是場美麗的誤會,人類透過肢體傳達出來的訊息呈現差異
化解讀。
2.用魚的解剖過程,還原類比物件經拆解變成數據存取的數位化過程,數位如何
模擬類比
3.數位其實只是將拷貝類比這件事發揚光大,既然類比的品質高於數位,數位的
目的是……
4.如何在數位時代自處,數位產品需求在哪?該購買哪些?數位產品的市場方
向?

二、看科技典藏藝術與表現藝術
1.從數位發展到AI,AI時代帶來一種新鮮的藝術表現,大家稱之為新媒體藝術。
2.新媒體藝術家的把戲-僅止於淺顯運用數位資料……故宮數位典藏的價值何
在?
3.單純的數位資料存取與編輯讓大家都能變成新媒體藝術家,新媒體藝術家的困
境何在?
4.學非所用的時代,創意的數位應用能夠如何創造無限商機

三、發現科技產品新商機
1.設計商機無限的AI產品,更深層的數位應用市場何在?
2.藝術品典藏技術的投資與發展,以日本建築師的典藏冰封技術為故事

四、情感滿分的科技設計
1.AI時代的新溝通模式
2.何建構溝通橋樑,撫摸!解答這場美麗的誤會
3.回歸人本溝通的設計,科技產品中的人性設計(案例產品)



《混搭.療傷.創意計量-人機應用新商機》

工業革命後,人類階級如何被架構?以樹狀、網狀、巢式,藉由三種多媒體架構
解析人類生活,案例分享:麥當勞AI櫃檯、會呼吸的防水雨衣,也探討科技產品
中的多元運用與設計師對多媒體世代的反動,包括:人造天空-人造天空的世界.
即使是沒生命的東西也會跟著思考、哭泣跟大笑 ,它是人工智慧下的產物,也
將是未來人類最愛的影音娛樂-互動式電影概念,互動式電影的多媒體設計也能
達到催眠化的心理治療,以日本療傷系玩具的設計為例。最後劉驊探討創意計
量,你知道創意能被計算出來嗎?創意怎麼來?告訴你腦袋發展出一個創意的過
程,販售我的創意?它價值多少?(國外高額購買創意的案例或故事)設計創意
經由計量,產生價值,設計不再是無價。

一、未來科技生活面面觀
工業革命後,人類為何被架構?樹狀、網狀、巢式,分類多媒體架構;樹狀架構:
公司組織裡的階級管理,為何一定是主管管理員工,如何反主管;網狀架構:人
工智慧產品的展現-麥當勞AI櫃檯、會呼吸的防水雨衣;巢式架構

二、療傷系設計引領風潮
1.人造天空的世界.即使是沒生命的東西也會跟著思考、哭泣大笑
2.它是人工智慧下的產物,它是未來人類最愛的影音娛樂,它是互動式電影
3.互動式電影多媒體設計如何達到催眠化的心理治療,如日本療傷系玩具

三、老闆!我的作品價值1億
1.你知道創意能被計算出來嗎
2.創意怎麼來?告訴你腦袋發展出一個創意的過程
3.販售我的創意?它價值多少?(國外高額購買創意的案例或故事)
4.設計創意經由計量,產生價值,設計不再是無價

四、混合素材設計風潮

1.AI產品多元運用-對多媒體世代的反動
2.歡迎光臨聚合媒體世代,後多媒體時代的新面貌
3.學非所用聚合者出頭天,學以致用的時代已不在
4.人事時地物都是media,設計聚合媒體產品(聚合媒體產品運用的案例)

《VJ 互動電影應用 》

期待有緣人來協助翻譯成國際語言

因為自身的外語能力不足以充分論述事情。很希望能遇見有緣人。 謝謝!

Polymedia

Polymedia is the next step of Multimedia.

散記

很想見人就說,但是怕人不理解。 一心想先教會別人多媒體為何物之後,才偷偷地加上聚合媒體理論。

有空上來寫寫。尋找 Polymer 聚合者 (有聚合特性的人,事,時,地,物)

給某位文化界大老的私人信件。(刪除頭銜)

Dear xx長,
日安!

xx長的胸襟魄力與真知卓見,在文化產業界少有,令人折服! 也促使我,一再斗膽進獻。以供它類參考方向。

1。草案中的做法是好,但是落實不易。其主要原因仍然無法突破真正的新時代觀念。有老調重彈,又不見新意。自然騷不到癢處。
2。您的發言,處處正中下懷。但是破格不易。而他山之石,根本無法攻錯!!!正因為全球文化的隔膜,大家會嚴重懷疑效果。也不易打動久為官場的庸俗,全然不敢做創意思考的心思。


建設性的意見:
1。主動提出不只是點和線狀的條列式文章。這樣非常不能展現立體開展面的創意型文化發展趨勢。 要讓人聽懂您的高見,就要用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演進的變化,闡述清楚未來一定會發生的現象。

2。我等所提出的媒體聚合特性,正式超越全球仍分不清楚多媒體時代的終點與下一個時代來臨的契機,站在時代尖端,邁出一步跨越歐美先進國家的整合技術理論。這樣才能打動人心。 也才真正有商機。 先知卓見者知道新時代才有新契機。說不出新時代的結構的人,怎能說清楚新的機會呢?

我一再強調,不能將文化資源品項沿用上一世紀定義的名詞來闡述,這點非常重要。 (小舉一例:很多陳腐的音樂曲風,在添加了新的數位時代技巧之後,趕忙換新包裝,新名詞,造成全球大流行旋風。例如“沙發音樂”)要有創意的定義別人聽來嚇人的文化分類名詞,來引發新的關注。

我也曾指出,當今文化產業死守傳統分類本業的有九成以上的人都生活苦不堪言。 您為什麼要大家多附庸風雅的調整文化情操,開設那麼龐大的學習資源,但學員卻不著飯吃。或是學員畢業後都吃的不好!!!!這就是登高者,沒有創新的路子,仍教育老路線,提供老教條,吹捧已成功人士。(但是那些已成功人士,當年都是創新的,有改變的。今天大多只有精神仍然值得學習而已)。而您身為登高者,要善用像我等這樣不死守老路的人,說出(我真的知道說出新名詞的方法)新的分類,和含有夠新的創見的分類和整合方法。才會耳目一新!!!

再者,我不像九成九的文化人都在仰望政府。政府這種東西,也不過是一幫沒有創意的人在攪和的舊世界名詞。 未來,新世界不是由政府這種體制主導的。文化人的疆界是跨越單一(無)政府的。請直接將眼界設定成地球人來思考。就能讓我們的政府跟著我們的腳步走! (英國其實是這樣做起來的!不是英國政府弄清楚事情才發生的。)


3。舉例: 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導入新科技來建國的時候,(例如:中國)都處處讓人咋舌!往他們的優勢著眼觀察,因為沒有舊科技設備的包袱,例如:行動通訊。可以最便宜的直接引用最新的技術,直接建築在同等,甚至超越以開發國家的設施和技術上面。 所謂無包袱的超越,這就是優勢!

而台灣正是新媒體,新文化創意的第三世界國家!(請正面的接受我的說法)。 我們的優勢就是沒有包袱! 但是,想要贏,就不能直接抄襲任何一個以成功模式!!!!絕對不行!!!!正因為是文化創意,更是不行!!! 而我們要全國動員的跳過全球現有的方法,採用更為優勢的方法(小至一個全民口號,大到高科技技術)才能直接勝出!!!

再舉例:數位內容學院長期邀請的好萊塢電影專家來台。 有良心和誠實的專家,不客氣的說,如果我們認真朝他們的現有技術前進,最少六年還跟不上。而且,他沒敢說出口的是,我們一輩子也跟不上!!!! (正因為文化資產的進步不會發生龜兔賽跑的故事,地球上沒有偷懶的笨兔子,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的下場。那麼... 烏龜有勝出的一天嗎?沒有! 除非...烏龜長了翅膀。這才是創意!)

這個例子說明: 沒有所謂的跟上的一天!!!!只有想出新方法,直接超越! (只要做過廣告的人都知道抄襲點子的下場)

文化創意產業不是電子零件技術,不用基礎科學,只在一念之間,就可以超越。 台灣以創新的電子產業製程技術稱霸全球。 文創更是如此來做,才有效果!!!! (大量複製自產自銷的文創元件,其成本與電子元件不同。 電子元件降幅有限,而文創內容元件價格是等倍速下降,最後幾乎不要錢! 這才是文創產業可以幫台灣勝出的真正祕密! 請不要小看我這句話的力道。)

4。獻上: 最新研發的細胞整合分裂的數位內容產業模型,作為您建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藍圖。 (請安排人員見面談。曾經有人聽懂我的模型,花了兩年!但是我義無反顧)

因此:建設性的意見:還是在細胞模組化資源,和利用聚合媒體力量整合。(聚合媒體是新名詞,更是登高者,值得採用的超越世界的口號!)

5。XXXX請不要變成另一個台灣的大學! 有更崇高的路要走。 請善用數位高科技,和傳統人本價值的結合。(絕對不是俗不可耐的Web 2.0 或是網路社群這等無法有真正產值的東西,那麼簡單!那些小朋友是不能體會我說得重點的。您的每一位員工需要全面再教育!)
XXXX本來就是已經超越大學的一個組織。這是要讓大學來效法學習的上層單位。 是XXXX機構,和世界各國政府打交道的平台,也將超越公司形式。如果您走的路子對的話!

6。請不要採用 “創意”一詞! 因為,一般人就是在說不清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才會說:啊!這是創意!

如果能夠,說清楚,講明白,有建設性的提出東西,再訂下一個新名詞。之後,就直接用這個新名詞來敘事了。不是這樣嗎? 這樣才是有“創意”的提案!!! 請採用像我這樣“有創意”的人來服務你的文化創意產業!完全不用攏統的“創意”一詞,來給全新做法下標題。 除非:你要的不是創意,而是服從,和認真“工作”!就請不要找我! 然而,就我觀察,你的員工全是這等“認真工作”的貨色!(您吞得下,我這句話嗎?對不起!我的頂撞!正因為我是不折不扣的創意思考者,我的認真只會在“守時間”這樣不太需要創意的點上出現!)



剛從北京講學和嘗試表演回來,整整住了一個月,很能知道我們的優勢。 文化資產這一塊,台灣的團結和走出世界,是有非常的方法,您可以辦到的!相信我。 我也和您一樣對於XX的XXX不以為意!那只不過是塊地方罷了!






我能體會傳統產業思惟,離不開先地產,再建構人資,和結合金融操作的步驟。但是,那就毫無創意可言。 也不會有結果的! (創意上面,先是步驟順序錯置,就能產生新意。再來就會找出您滿意,大家叫好的架構了!比重似乎不是問題的重點哪! 【笑】您XXXX?)

企業講座: 聚合趨勢

企業首頁 聚合趨勢(連結)



第一頁

聚合媒體協會(Polymedia)鑒於數位內容與文
化創意勢必將引發全球產業新風潮,於是在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十日成立組
織,經由內政部核定,正式成為國家研究組織(立案證書台內號0920037341號)。


2003年九月初,正式成立全國性學術與實務研
究組織-中華民國聚合媒體協會。本協會成立的目的:廣為宣傳「後多媒
體時代」來臨,研究複合式媒體現象,藉由社會各界人才的創意與方法,
提出聚合媒體模組理論的研討及實務的應用。整合具有聚合媒體特質的
人、事、物,為人類未來社會提出「聚合媒體」主義、規範「聚合媒體」
行為模組,並對社會環境提供有建設性的服務。廣泛應用在未來人文社會
的科學、文學、藝術等人類行為模式上。


聚合媒體協會以宣傳後多媒體時代的來臨為重研究複合式媒體現象,藉由
方法與創意,提出實際應用,並且強化多元運用電影、電視、廣播、廣
告、出版、網路、音樂、表演、體育、建築、工業設計等應用推廣教育為
己任,作為科技轉型先鋒,提升國際競爭力,迎接文化創意、數位科技、
聚合媒體的數位環境。


趨勢講座/內容/講師


數位藝術/徐格麟(連結)

數位藝術觀摩 /徐格麟(連結)

創意經濟、消費生活數位/劉維公(連結)

品牌數位創意/劉維公(連結)

數位行銷/黃彥達(連結)

數位遊戲 /黃彥達(連結)

運動數位行銷/傅稜婷(連結)

建築設計數位化之前傳/沈志儒(連結)

新建築時代的異想世界/徐明松(連結)

環境工程理氣數位 /陳正倫(連結)

中國星相紫微數位/詹惟中(連結)

歷史數位/黃大一(連結)







第二頁


以下可作成同一頁


1.數位藝術

從巴黎到紐約,世界藝術主導的轉移從古典歐洲轉移至美洲新大陸,因為
戰爭、經濟等因素導致千年悠古的歐洲科普、藝術、文化等人才紛紛投向
僅有百年歲月的美國新生地;寬容納入的開闊胸襟因而造就現今美國、紐
約在全球藝術經融等主導地位;台灣,藉由數位科技的發展,是否有機會
和能力發展成為華人、亞洲甚而進軍全球的新藝術創作中心。從宏_數位
藝術中心看台灣藝術與數位的發展。


徐格麟


■學歷:美國西敏寺神學院宗教研究所

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藝術碩士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電腦學士,企管學士,藝術學士

■現職:青田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聚合媒體協會理事長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學系兼任講師

■經歷: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 聘用研究員

上市上櫃公司企業形象顧問

■專長: 層次藝術創作


2.數位藝術觀摩

實地走訪台北市立美術館參觀,針對現場展品做進一步頗析介紹,引發學
員的美學創作設計概念,同時也能培養學員走入展館之習慣,從他人作品
觀摩學習上啟發自己的創作靈感。

從義設計展觀摩中,再留心發掘世界各角落的創意美學,選定一個區域特
色引發數位藝術創作練習。


徐格麟


■學歷:美國西敏寺神學院宗教研究所

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藝術碩士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電腦學士,企管學士,藝術學士

■現職:青田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聚合媒體協會理事長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學系兼任講師

■經歷: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 聘用研究員

上市上櫃公司企業形象顧問

■專長: 層次藝術創作


3.創意經濟、消費生活數位

自從貨幣發展結束了以物易物的時代,進入消費時代以來,無處不消費;
消費型態也由幣值交易發展成卡片形式的塑膠貨幣,數位消費事實上也將
漸漸形成。數位化的消費模式將趨向個體化、獨特化,也就是大量開模、
刻版才可以符合成本的消費運作,將因數位技術而享有與眾不同的個人獨
特風格。於是乎,數位化的消費生活其實也就是一種生活風格數位,進而
開創出一條嶄新的創意數位經濟。

學員從日常生活消費上觀察,發想每個人的生活風格數位,設計個人與眾
不同的創意數位經濟模式。


劉維公

■學歷:德國Trier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經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世新大學社會心裡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生活風格、品牌數位觀



4.品牌數位創意

創意品牌,數位行銷。人人都是大老闆。

大家都在談品牌,什麼是品牌?品牌也是建立在消費市場因應而生,小至
招牌甚而沒有招牌僅靠相傳的口碑,事實上也都是品牌的一種。好吃好用
好看與品牌不一定是等同符號,品牌行銷正是居功其偉的不二法門。網際
網路無弗屆,品牌行銷經由數位行銷更將深達至世界各角落,別說是台灣
珍珠奶茶在法國發燒,或許阿媽的酸梅湯、阿婆的鐵蛋也能造成世界也瘋狂。


國內外品牌行銷之縱閱:琉璃工坊、雲門舞集、IKEA等等。


劉維公

■學歷:德國Trier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經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世新大學社會心裡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生活風格、品牌數位觀



5.數位行銷

「個人數位化.家庭數位化」

資訊產業的微利化,在客廳裡與口袋裡找到新商機。

新嘗試的成功與挫敗:「數位基因」的觀念引入。

你是什麼樣的人?在數位化的隨身裝置裡尋找身分認同和定位。


學員討論發想自己在數位化的隨身裝置裡的身分認同和定位,由自己思考
起,才能真正融會貫通而真正進入數位行銷領域。


黃彥達

■學歷:大葉大學

■現任:威寶電信行銷企劃處經理

    數位之牆www.digital.com牆主

■經歷︰新浪網台灣分公司製作部經理、台灣大哥大行銷處副理

■專長:家庭、個人數位化行銷

■ 著作:<100億的教訓—你所不知道的電子商務>、<數位之牆大字報>、

<第一次簡報就上手>。譯作有<知是經濟入門>、<顧客說了就算>、
<IT Manager管理實務>



6.數位遊戲

經過數位遊戲的內容頗析和文化比較,提升數位遊戲內容競爭力。

「虛擬的遊戲.真實的人生」

之台灣全民運動

- 角色扮演:從單機版RPG到線上遊戲OLG。

- 經營者的難題:線上遊戲的經濟體系

- 複雜的世界與虛擬的成就感

- 遊戲企劃設計之綜觀與前瞻:民族性與受歡
迎的線上遊戲風格,國際玩家的素質。

學員觀察研究現有的數位遊戲特色討論。



黃彥達

■學歷:大葉大學

■現任:威寶電信行銷企劃處經理

    數位之牆www.digital.com牆主

■經歷︰新浪網台灣分公司製作部經理、台灣大哥大行銷處副理

■專長:家庭、個人數位化行銷

■ 著作:<100億的教訓—你所不知道的電子商務>、<數位之牆大字報>、

<第一次簡報就上手>。譯作有<知是經濟入門>、<顧客說了就算>、
       <IT Manager管理實務>



7.運動數位行銷

自從台北世界棒球錦標賽以及韓、日世界盃足球賽以來,台灣的運動產業
已逐漸受到國人重視,企業紛紛跨足、開發、結盟、贊助運動休閒產業。
放眼全球,無論是先進高所得的歐美國家、或是落後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
乃至於共產國家,「運動」是不受這些客觀因子所影響,不過若是要論及
到「產業」,高科技、行銷、甚至是即將數位化的技術都將提升運動領域
之規格,使其與產業完美結合、相輔相成,共創彼此最高利益,如此一
來,投身運動產業的人也有行行出狀元之願景。以下實例和議題可供學員
參考和討論。


█喬丹、貝克漢向台灣行銷籃球、足球

█4年1度的奧運、世界盃、歐洲國家盃…向全球行銷品牌

█品牌入腦,荷包大開

例如:喬丹品牌、貝克漢&足球、宏_ & 法拉力、BENQ & 2004歐洲國家盃

█從2004雅典奧運開始瞄準2008北京奧運,兩岸三地創意商機無限

商標Logo:創意&生財

█從全球運動行銷再看台灣籃壇棒壇興起的運動產業市場




8.建築設計數位化之前傳

建築為創意設計,數位為輔助工具。

若是空有技術而毫無設計感也是枉然。因此,在進入數位建築功夫前必須
具備的設計紮根概念。


沈志儒


■學歷:法國巴黎E.S.A建築學院

■現任:Moulin Orange Design 橘子磨坊總監

實踐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經歷︰法國巴黎E.S.A建築學院數位實驗室助理講師

法國IFA數位建築師協會成員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系兼任講師

實踐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

■專長:設計、數位建築化

■著作:數位空間的創作與設計

ESA 建築專業學院電腦實驗室專用教材

■專題:2000/03 虛擬 慾望的走道(當代設計雜誌)

2000/05網路 v.s. 數位空間(當代設計雜誌)


9. 新建築時代的異想世界

數位,作為建築新工具時代的來臨。

數位建築舞動起來,開創異想世界之不趣味化以及創意視覺感受。

此外,以城市為舞台的都市建築才能使數位建築更具意義和價值,數位建
築畢竟需要和文化、土地發生關係,而非獨自拔地而起,那麼將只有突兀罷了。

數位建築將是一種新興城市產業。


徐明松

■學歷:威尼斯建築學院建築碩士

■現任: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講師

■經歷︰義大利國家建築師

■專長: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數位觀

■著作:<古典、違逆與嘲諷: 從布魯涅列斯基 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

    <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



10.環境工程理氣數位

自古以來的中國建築設計內含許多中國哲學,除了功能性之外,也有權
貴、倫理、輩分等涵義,依照其工整的建築風格也能清楚判別其歷史背
景。風生水起,動向聚氣。「風水」論也成了華人固有的建築風格。著重
於公司企業環境設計之理氣數位管理,藉由數位化的技術,輸入格局、排
出位格,可以提供更多服務,擴及開拓更廣大的市場需求。

應用課堂所學觀察學員自家居住環境的設計格局。


陳正倫

■學歷:美國明尼蘇達州立曼徹大學企管學士

美國明尼蘇達州湯瑪士大學國際企管碩士(MIM)

■現任:龍冠天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專任顧問

東森新聞S-招財密碼主講人

■經歷︰英國專業設計師協會資格會員

實踐大學室內設計及堪輿風水講師

聯合晚報風水新語專欄作家

自由時報風水信箱及室內設計專欄作家

■專長:造運堪輿現代數位觀



11.中國星相紫微數位

全世界都擁有各式樣的占卜算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紫微、八卦、易經等
更是經由學術研究所歸納出,可以算是華人世界中極為重要的一種精神寄
託。其中紫微斗數更是國人最常運用的命裡統計研究,藉由數字化簡易成
時下易懂的班級數字論,再經由數位化的技術推廣傳承先人天干、地支、
五行、卦向等中國星相學智慧。同時有可以提供更多服務,供給開拓更廣
大的市場需求。學員經由課堂所學之中國星相學進而提出其他數位應用的發展性。


詹惟中

■學歷:日本琉球沖繩大學

■現任:聯合晚報理妙詹卜主筆

中時晚報紙上談命主筆

■經歷︰1111人力銀行命理總顧問

東森大生活家命理觀測站主筆

■專長:中國星相學新數位觀

■著作:<向貧窮說不>



12.歷史數位

民以「石」為天。生活無處不玩石。遠古石頭之現代文明生活啟示。從歷
史的演進觀察向大自然學習,奠定科普之重要性。恐龍、石頭代表歷史演
進,經由數位技術,變成虛擬實境,還原歷史現場,將創造出數位歷史時代。


黃大一


■學歷:留美生藥學博士班

■現任:美國國家催眠師協會認證催眠治療師,接受有關單位偵訊催眠之
外,設有 “專業催眠師訓練班“課程,同時也進行個案催眠諮詢


■經歷︰1998年美國蘋果電腦特聘回台開發中
文電腦軟體,製作全球第一套中文後述語言
(PostScript)中文字體,在蘋果圈界別稱“九袋長老”

1990年成立玩石家,致力於推廣科普玩石頭,近年來帶著小孩子玩真的恐龍

1994年開始研究催眠學,曾經三次和美國催眠
師 湯姆史立福,由國防部應邀專聘為專案偵訊催眠師

■專長:歷史、心理數位行銷

■著作:〈量身訂製你的前世今生> 與湯姆史立福、麥吉爾等三人合著
英文版的<大哉問如何催眠>、<自我控制抗
老催眠>、 <控制呼 吸自我催眠消除緊張
>、<濟世催眠引導加深祕笈>,並且將之編譯成中文

接收未來學的五大媒體產出時程與步驟_解釋聚合媒體為人類發展的必經歷程

我的好友傑克是一位真知卓見的大師。 他分享了很多未來人類才會感受的結構,教育了我這個才疏學淺的傻子。 雖然自許為不能後知後覺,但是在他的面前,真是望塵莫及!

原來,單一媒體時代,到多媒體時代,到聚合媒體時代是智能生物演進的必經過程。在這些過程之後,還有過程。但是要人類進化到該過程下,才會有所體悟。 破壞敘說過程的腳步,只會引起失序,或是不當後果。 需要順水而推之。

他充分贊同聚合媒體的定論。因為這將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著墨於核心價值的鞏固,將會導正聚合行為的偏頗,而將人類帶向正途。

聚合媒體的理論與應用_實務篇

成立 iCenter 傳教

成立 協會 發動

成立 製作公司
1。科技洋行的故事
2。New wave of digital content provider to the future

2008年尾,嘗試在大學教室中,闡述聚合媒體現象的反應研究

中華民國聚合媒體協會的創立

中華民國聚合媒體協會正式在台北成立
2003/05/30 3:29 am
【新聞稿】中華民國聚合媒體協會第一次成立大會將在本週六在iCenter教學中心民權店開會。除了邀約全國三十位創始會員與會之外,更廣招各種科學專長先進參加創始會員的行列。

Polymedia,聚合媒體,是由多媒體學家劉驊在1998年提出的後多媒體科學研究。經過澳洲Wollongong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蕭常青先生在1999年修正中英文學名為Polymedia,聚合媒體理論之後,開始一連串小規模的講學,研討活動。

終於在iCenter多媒體教育中心數年來的推廣下,在2003初,通過內政部的核定,正式成立國家級的研究組織。其成立的目的在廣為宣傳"後多媒體時代"來臨,研究複合式媒體現象,藉由方法與創意,提出實際應用。協會的宗旨是替新時代提出"聚合媒體"主義。定義聚合媒體行為模式,整合具有聚合媒體特質的人、事、物。提供對社會有建設性的服務。

召集人表示,源自於多媒體科學的聚合媒體科學是本世紀人類生活的趨勢理論。許多聚合媒體行為者在上世紀無法被採納的生活原則將得以正名。許多過去以為不合理的現象將得以解釋。更有演繹法則推論從未發生過的思潮,將廣泛應用在未來社會上的科學、文學、藝術等人類行為模式上。

首次的會議,內政部將派員督導,並且協助建立有行政組織能力的協會。大會也將初步提出研究方向,更規劃年度執行項目,同時邀約相關單位舉辦活動。

本週六下午三點歡迎各界到台北市民權東路二段62號2樓(02-25810550)與會指導。

聚合媒體命名的理由_蕭博士的提示

合乎 英文字詞的學名 Poly - mdeia

Polymer 為單元體 具有化學性質的理論基礎

後多媒體時代的行為模式_公式應證

A -> B

A + B -> C

Nesting of Nodes and Links

引力 與 斥力

極 與 向

次元的構成

後多媒體時代的來臨_人類行為之初步觀察

多媒體的理論與實踐_盲點提示

AI ? 有可能嗎?

人工無智慧論驗證與導論

下一步的研究

科學 與 玄學

科學,神學,超神學

多媒體Multimedia的末日說

虛擬化就是多媒體理論的困境,也是其末日的設定時間點。

而回歸人本就是聚合媒體的濫觴。將會覺醒,解放後而觸發!

Polymedia聚合媒體理論的發現 _緣起

三十五歲前的某一年,忽然間悟出了多媒體時代緊接在後,代表新時代性的概念與結構。明白了人類在二十世紀末,發現多媒體這樣的現象之後,另一個決定性的重大改變的契機。而新的理想,將會被未來的半個世紀的人類發現,新的決定社會次序,和影響深遠的全領域涵蓋科學的基礎,產生新模式的行為和產品。遵循一類組合理論的通用主義。對地球上的智能活動產生決定性的依循方向。經過詢問和探討許多年的心得和執行多媒體現象的應用產生的經驗與優劣評斷之後,拜請環境工程學博士蕭長青教授替這樣的理論提出正名,開始進行聚合媒體理論的摸索,觀察,研發,與實驗。

歷經七年,開始建構這一個分享園地,向世人闡述日益成熟的思緒和理論結晶。決定開始提供一切的所學,讓有能力的讀者,一起來加速改變世界。


劉驊 Dennis